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如何“加减乘除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4:14:33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204次

  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在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钢铁和船舶五个方面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特别是钢铁行业位居产能过剩的五大行业之首。日前,工信部密集召开多个行业上半年形势座谈分析会,分析结果显示,产能过剩在传统制造业依然明显。然而,业内人士同时呼吁,化解产能过剩相关政策应进一步完善,谨防“一刀切”。

  “就我省来看,部分政策短期冲击效应显现。近期,我省又在国家下发的产能过剩化解任务上持续加码,‘大力度、高标准、扩范围’增加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其中淘汰化解过剩炼钢任务量增加22.2%、水泥任务量增加27.6%、电解铝任务量增加25%,并将造纸、蓄电池、纺织等行业也纳入淘汰和化解任务范畴。这在短期内对我省工业增长会造成一定冲击。”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一刀切”并不有利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让行业内诸多企业在政策条件下实现自由竞争,促进企业新陈代谢和产业升级进步。据了解,目前产能过剩的行业大部分是面向国际市场的高度竞争行业,比如船舶,我省出口量占全国造船完工量的50%以上,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和日本,可以说当前船舶的产能过剩是全球性的产能过剩。通过压缩国内产能,不能解决全球性的船舶产能过剩问题,应该通过市场手段来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

  再如钢铁行业,很多钢铁企业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冶炼企业,其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能耗控制也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由于宏观政策上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企业融资遇到了很大困难,一些转型工程的上马也受到了影响。

  相关人士建议,对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实行差别化政策,在宏观政策导向和融资信贷政策上,不能将整个行业作为产能过剩行业实行“一刀切”,特别是不能按照所有制区别对待地“一刀切”。最好按照企业的经营情况及产品附加值等情况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例如,去年,沙钢共开发投产新产品47个,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63亿元。其中,多个合金焊丝钢产品广泛应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制造和核电工程建设,成功地替代了进口产品;自主研发的汽车悬架簧用弹簧钢,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外先进钢铁企业水平……

  记者了解到,这些过剩行业的企业困难重重,如果仅是应对市场不利因素,许多企业可以通过收缩经营渡过难关,但如果这些企业再遇到政策上的“一刀切”,列入过剩行业黑名单,就会因为银行资金抽离而加速死亡。

  事实上,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稳步推进的同时,我省经济还有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需要高度关注与应对。一是部分指标增速回落明显。预计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经营面临困难较多,如用工成本在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实体经济领域特别是小微企业长期反映强烈的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新增长点支撑作用不足。在传统产业特别是产能过剩领域企业发展困难的同时,新兴产业、新增长点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增长点收缩带来的缺口。

  今年以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后续扶持及配套政策也将陆续出台。为了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我省在国家战略部署下,依据工业实际确立了15个行业领域55个重大制造业项目。省发改委称,我省将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管齐下,做好“加减乘除”法,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15个重大工程和28个重点专项,有重点、有层次、有持续地将基础、优势、前景的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加大传统产业升级力度,通过设备抵扣、加速折旧、技改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对传统生产技术进行升级改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