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老字号要闻

山西老字号名店:荣欣堂美味飘香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2-14 11:24 来源:本站  作者:赵凯    点击量:93次

  山西太谷荣欣堂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属下有山西荣欣堂营销公司、山西珠江彩印企划设计公司。公司拥有现代化厂房2万平方米,各类专职技术人员180人,是集科研、工贸、营销策划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民营企业。 本公司是生产太谷饼、孟封饼的正宗厂家,是山西果丹皮、甘草山楂等蜜饯制品的重要加工基地。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饼干生产线、微机控制全自动包装设备及与国际接轨的饼干生产工艺,产品品种丰富、口感时尚,真正形成了“荣欣堂”独特的烘焙风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畅销全国。

  管理模式

  公司注重管理,坚持以人为本,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机构清楚,制度明确,利用适于企业发展的激励手段,几年来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公司注重培训,不断培养懂技术、懂业务、会管理、具有超前思维的优秀员工作为公司的骨干力量,并不断培养新人,以此提高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保证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严格依循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标准。以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打造企业品牌,靠诚信赢得了广大市场。

  经营原则

  公司在经营上拓宽思路,以社会需要、人民需要、国家有益、企业受益为原则,秉承晋商文化之传统,为繁荣饮食文化、推动民族工业向国际化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历史发展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祁县、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孔祥熙出生在太谷)为其代表。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大财阀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宫廷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太谷饼和壶瓶枣享誉全国。明清民国时期,太谷富商巨贾云集,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明清两代,太谷县由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成了全国的商业中心,有的商业资本家富裕起来之后,生活骄奢淫逸,挥霍无良。在太谷城东南沟子村有个富户太太,半夜里想吃饼子,就派佣人四处选购熏买回的饼子不是嫌油腻,就是嫌干硬,咬上一口便扔掉了。到哪里去买太太喜欢吃的饼子呢?这可难坏了她家的佣人。消息传到一个烧饼铺里,掌柜的为了赚钱,就让老师傅设计出一种甘饼,其主要原料是精白面、白糖、胡油芝麻、蛋清。制作方法是用蛋清将六成上等白糖和四成上等白面调成糊状,用勺子盛在扣炉内,糊状自然融流成圆形。成熟后,上撒芝麻,下抹胡油,再用慢火烤熟。

  这种饼子又甜又酥,不腻不硬,颇受那位富人太太的喜爱,这就是后来享有盛誉的太谷饼雏形。1900年,八国联军闯进北京,慈祥太后仓皇西逃,路经太谷,吃过太谷的饼子以后,御封“太谷饼”,成为朝廷贡品;一首歌喝响中国,郭兰英的一首名歌中唱到“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唱,使太谷饼名声远扬。

  改革开放后,太谷县以农林主导产业,太谷人积极发展制饼企业,形成了20多家规模不同的太谷饼制造企业。2006年,荣欣堂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山西十家中华老字号企业,2007年,太谷白城太和食品厂申报“炳记”太谷饼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已通过山西省商务厅审核,重金购买“太谷饼"中文域名回故乡,使品牌传播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三个阶段提升了太谷饼的品牌和地位,太谷饼名声远扬,超过了孔祥熙的知名度。太谷饼有了一个传说、一个故事、一首歌、中华老字号荣誉四大法宝,为太谷饼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太谷饼

  山西荣欣堂食品有限公司主营太谷饼。太谷饼是山西太谷县特有的名产品,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曾被清慈禧太后御点为皇宫贡品而享誉京师,并曾辐射到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曲《夸特产》,“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把太谷饼的美名传遍中华大地。

  太谷饼是面制炉烤的实心饼,当地俗称“干饼”、“烧饼”。饼呈圆形,直径三寸半,厚约六分,边与心的厚薄均匀,表皮为茶黄色,粘有脱了皮的芝麻仁。冷食此饼,酥而不硬,软而不皮,具有香、甜、软、脆的特点,而且,储存时间长,久储味道不变,既可作茶点,也可旅行食用。因此,太谷饼还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上好礼品。

  太谷饼,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制作技艺,行销范围也更广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关传说

  中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氏家族,人人都爱吃荣欣堂太谷饼,孔祥熙的三姨太,更是情有独钟。即使是吃着满桌的山珍海味,餐桌上没有太谷饼,也会索然无味。

  三姨太吃太谷饼吃上了瘾,天长日久成了癖性,也长了本事。有一个小插曲可以佐证。

  孔府厨房有个年轻厨师,对小作坊制作出的太谷饼,很好奇也很不服气。于是便仿照太谷饼制作了一次。他把试制品送给三姨太吃,三姨太第一口就尝出其饼味不对,发了火。正好此时,太谷饼铺掌柜来了,给三姨太送太谷饼,太谷饼铺掌柜一眼就看出盘子里的太谷饼,撒在饼面上的白芝麻不均匀,色泽深暗,不是他们制作的,说这是冒牌货。孔府厨房那位年轻厨师,不得不佩服三姨太的口味,更佩服太谷饼铺的技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蒋介石来到太谷探亲,看望他的大姐夫孔祥熙。相传,孔祥熙为了迎接他的连襟,买了一座宅院,按照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进行了一番修葺,不仅古色古香,还有地方特色。

  山西,在蒋介石的印象中,是个穷乡僻壤,当然不会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然而,当孔祥熙请他品尝家乡特产荣欣堂太谷饼时,太谷饼甜而不腻、酥软爽口的口感使蒋介石大为惊讶,他摸着光头,连声说好,想不到在山西能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蒋介石很喜欢荣欣堂太谷饼,不仅因为好吃,还因为太谷饼适宜他没牙的缺点,咬起来不那么费劲。于是他便想将太谷饼面点铺渡江南迁到金陵。孔祥熙看出了连襟的意思,没等他开口,采取了先声夺人之法,讲起古来。说慈禧庚子年逃难长安,途经太谷吃了太谷饼也说好,回京途中,在太谷打尖小憩,还没忘记太谷饼,顿顿膳食要吃太谷饼。临走,还下旨要太谷饼面点铺随驾进京,没想到小小的荣欣堂太谷饼面点铺不愿离开故士,居然抗旨不愿随驾进京。太谷巨贾曹家,闻听此事,在慈禧面前给太谷饼面点铺讲了个情,慈禧给了曹家面子。孔祥熙讲这个古的含义,是告诉蒋介石你虽有和慈禧一样的权力,但你免开尊口,别打太谷饼的主意。别说太谷饼不愿意跟你走,你姐夫我孔祥熙,也不愿意把我故乡这块金字招牌挂到金陵城里去。蒋介石早已心领神会他这位大姐夫讲古的用意,两个人都会心地笑了。

  后来,孔家定居台湾,临行前,凭着孔家和荣欣堂太谷饼面点铺掌柜的情谊,派了一名年轻厨师,在太谷饼铺学了一手制作太谷饼的手艺。到了台湾后,制作的荣欣堂太谷饼专供孔家享用,也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太谷饼走出孔家门,它独特的风味,在台湾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凡和孔家有点关系,都登门讨要,孔家大方,没多有少都叫他们满意而归。当时,在台湾能吃到荣欣堂太谷饼,或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原料配方

  面粉500克热水100毫升花生油125克白糖150克糖稀75克泡打粉2克芝麻25克制作方法1.把面粉倒在盆内,中间扒成坑,把花生油、白糖、泡打粉倒在坑内,把热水徐徐加入,调和均匀。

  2.把和好的面放在案子上揉光揉匀,搓成长条,揪成20个剂子,将剂子逐个按扁,一面刷上糖稀,把芝麻顺手撒在糖稀上粘住(行业称此为“花芝麻”,另有“全芝麻”如一品烧饼,即烧饼上沾满芝麻;“圈艺麻”如夹沙饼,芝麻滚沾在饼的周边。“半芝麻”如宣化饼,芝麻沾成半圆形)。

  3.把沾好芝麻的饼送入烤盘,将温度调在220℃,烘烤13分钟左右即成。

  产品特点麦黄色,香酥绵甜。将食时,甜而不硬,软而不皮,香甜湿润,容易变化。不粘牙,对老人、病人和旅行者尤为适应。

  3孟封饼

  孟封饼是清徐县孟封村的传统名食,以香、酥、软、甜、凉闻名,是太原、清徐一带逢年过节、探亲访友的馈赠佳品。这也是荣欣堂的特色产品之一。孟封饼创制于清光绪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饼凉甜味美,清牙利口,松酥绵软,群众称之为“锅盔”,因源于孟封村,久而久之,便叫成“孟封饼”了。孟封饼的制作,最初是用两个轮换加热的锅上下扣在一起焖烤,现已改用吊炉生产。 孟封饼的原料,是白面、白糖、食油。每100斤白面中加食油、白糖各30斤,然后和好面,在吊炉中焖烤。饼烤熟后,放凉焖在罐内3天左右即可供人食用,或包装后作为糕点上市出售。长期以来,不论逢年过节探亲访友,人们总是设法买些孟封饼,一来自家过节品尝,二来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表示对人敬重。

  制饼传说

  孟封饼创制于清光绪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时南里旺村有姓冯的一家财主,孟封村的赵晋山给他家做饭。当时腊月,冯家为欢度春节,要求每天不吃重样饭,顿顿都要调花样。赵厨师尽管手艺高超,几十天的变样已技穷艺尽。一天,偶用面粉与油、糖炒成油性面与面粉加水和成面团。不料面团过稀,无法联饼,只好用铲子铲块,放在鏊上,再扣上扣锅烤熟,主人食之,十分可口,要求继续烧制,这就是孟封饼的开始。

  后来赵晋山回到孟封,向鹅池村的王富长借200元钱,开设饼铺,经营“孟封锅块”,后来改称孟封饼。孟封位于清源县东南,地处汾河东岸,是粮食集散之地,聚集许多店铺,从河北、榆次到文水、汾阳、陕西的客商络绎不绝,孟封饼随之而销往各地。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